股票融资系统
业绩实现大幅增长,实际控制人巨额增持,立讯精密(002475)(002475.SZ)利好消息不断。
9月16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王来胜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41.45万股,增持金额为2.0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值得注意的是,王来胜具体增持时间为9月1日至9月10日,这10天里,立讯精密股价上涨约4.6%。
目前,立讯精密实际控制人王来胜、王来春兄妹直接与间接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的比例合计为37.81%。
按照立讯精密公告日收盘价计算,王来胜和王来春兄妹两人持股市值约1437亿元。
王来胜增持期公司股价涨4.6%
9月16日晚间,立讯精密发布公告称,公司实际控制人之一、副董事长王来胜增持计划已实施完成,王来胜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以集中竞价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441.45万股,增持金额为2.01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4月9日,立讯精密公告显示,王来胜拟自增持计划公告之日起6个月内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增持金额不低于2亿元,不超过3亿元。
王来胜表示,本次增持是基于对立讯精密内在价值的认可和未来持续稳定发展的坚定信心,本着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社会责任。
王来胜具体增持时间为9月1日至9月10日,这10天里,立讯精密股价上涨约4.6%。
按照公告日收盘价计算,王来胜直接持股市值达10.4亿元。
截至2025年9月10日,王来胜直接持有立讯精密股份1985.41万股,占公司股份的0.27%。
目前,王来胜及共同实际控制人王来春通过直接持股方式以及通过其共同控制的香港立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立讯有限”)间接持股的方式,直接与间接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合计为37.81%。
王来胜和王来春为兄妹关系,按照公告日收盘价计算,两人持股市值约1437亿元。
2025年6月,《2025年新财富500创富榜》发布,王来胜、王来春以1315.2亿元资产位列榜单第13位。而且,《财富》(中文版)发布的2025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商界女性榜单中,王来春连续第三年位列榜首。
历史上,王来胜多次增持立讯精密股份。
2015年8月,王来胜增持立讯精密188.01万股股份,增持金额达5998.63万元。
2022年5月,王来胜增持公司股份703.09万股,增持金额2亿元。
2024年1月,王来胜增持公司股份318.1万股,增持金额1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自2022年以来,王来胜、王来春兄妹再未减持过立讯精密股份。
值得注意的是,8月26日晚间,立讯精密公告显示,立讯有限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数量达27.32亿股,持股比例达37.67%,质押股份数量达10.94亿股,占其所持股份比例为40.06%。
对此,立讯精密表示,公司控股股东资信状况良好,具备资金偿还能力,其所持有的股份目前不存在平仓风险或被强制过户风险。控股股东本次部分股份质押事项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公司治理构成重大影响,不会导致公司实际控制权发生变更。
前三季净利预计超108.9亿
作为一家精密智能制造企业,立讯精密主要产品涵盖消费电子、汽车、通信、工业及医疗等领域,主要服务于海内外头部品牌客户,并为客户一站式提供多品类核心零部件、模组产品及系统解决方案。
当前,立讯精密业绩持续上涨,公司股价有望进一步抬升。
近日,立讯精密发布的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45.03亿元,同比增长20.18%;净利润66.44亿元,同比增长23.13%。
同时,立讯精密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108.9亿元至11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至25%。
立讯精密表示,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全球经济环境和产业链重构挑战,公司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和全球化布局优势,持续展现出强劲的发展韧性。展望未来,公司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内生增长与积极外部拓展,充分发挥遍布全球29个国家、105个生产基地的全球化制造优势,为客户提供更灵活高效的定制化服务,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全球市场竞争力。
目前,立讯精密正在赴港上市。有报道显示,其此次IPO预计募资规模将超过10亿美元,资金将主要用于全球化战略布局。
兴业证券发布研报表示,立讯精密作为消费电子龙头,有望充分受益AI浪潮,打开消费电子成长空间。同时,公司积极拓展通讯、汽车业务,打造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我们调整此前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利润分别为166.73亿元、207.90亿元和253.24亿元。”
光大证券则表示,考虑到下游消费电子需求弱复苏,下调立讯精密2025年和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66.75亿元和204.34亿元(下调幅度为5%、2%),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51.18亿元,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品类持续扩张,并不断优化部件—模组—整机垂直供应能力股票融资系统,消费电子、通讯业务有望深度受益AI产业趋势,汽车电子业务内生外延向Tier1(车厂一级供应商)进发,驱动业绩增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炒股配资实盘_股票炒股配资查询_联华证券实盘观点